梦两优黄莉占
审定编码:
国审稻20176070 国审稻20176026
国审稻20196195 粤审稻20180024
(桂)引种〔2019〕第 1 号 桂审稻 2020201 号
审定编号:国审稻20176070
特征特性: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。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,全生育期134.4天,比丰两优四号短0.4天。株高120.1厘米,穗长24.1厘米,每亩有效穗数16.3万穗,每穗总粒数196.2粒,结实率88.8%,千粒重23.9克。抗性: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3.7、4.7,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;白叶枯病7级;褐飞虱9级;感稻瘟病,感白叶枯病,高感褐飞虱。米质主要指标:整精米率62.0%,长宽比3.3,垩白粒率28%,垩白度9.8%,胶稠度70毫米,直链淀粉含量13.0%。
产量表现: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,平均亩产724.5千克,比丰两优四号增产2.9%;2016年续试,平均亩产656.6千克,比丰两优四号增产3.2%;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90.6千克,比丰两优四号增产3.1%。2016年同步进行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598.4千克,比丰两优四号增产8.1%。
栽培技术要点:1.适时播种。可参照当地丰两优四号同期播种,每亩大田用种量1.0千克左右,秧田用种量8-10千克,播种前用强氯精浸种;稀播、匀播,培育壮秧。2.适时移栽,插足基本苗。秧龄控制在25-30天,建议栽插株行距20.0厘米×26.7厘米,每穴插2粒谷苗。3.采取前促、中控、后补的施肥原则。一般亩施纯氮14公斤,氮磷钾比例为1:0.5:1。4.浅水返青,薄水分蘖,插秧后20~25天视苗情晒田控苗,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浅水层,若遇到高温或低温天气,可以灌深水,后期干干湿湿,直至黄熟。5.病虫害防治要“以防为主、防治结合”。重点防治稻瘟病,注意防治白叶枯病、纹枯病、稻曲病和螟虫、稻飞虱等病虫害。
审定意见: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适宜在江西、湖南(武陵山区除外)、湖北(武陵山区除外)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、河南南部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。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。
审定编号:国审稻20176026
特征特性: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。在长江上游作中稻种植,全生育期152.6天,比对照F优498长1.9天。株高111.9厘米,穗长22.6厘米,每亩有效穗数16.8万穗,每穗总粒数186.5粒,结实率86.2%,千粒重25.3克。抗性: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.5、2.7,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;褐飞虱9级;中感稻瘟病,高感褐飞虱,米质主要指标:整精米率56.9%,长宽比3.2,垩白粒率20.0%,垩白度4.9%,胶稠度79毫米,直链淀粉含量15.5%,达到国家《优质稻谷》标准3级。
产量表现:2015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,平均亩产655.1千克,比对照F优498增产3.1%;2016年续试,平均亩产648.0千克,比F优498增产4.9%;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1.6千克,比F优498增产4.0%。2016年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627.6千克,比F优498增产4.4%。
栽培技术要点:1.适时播种。可参照当地II优838同期播种,每亩大田用种量1.0千克左右,秧田用种量8-10千克,播种前用强氯精浸种;稀播、匀播,培育壮秧。2.适时移栽,插足基本苗。秧龄控制在25-30天,建议栽插株行距20.0厘米×26.7厘米,每穴插2粒谷苗。3.采取前促、中控、后补的施肥原则。一般亩施纯氮14公斤,氮磷钾比例为1:0.5:1。4.浅水返青,薄水分蘖,插秧后20~25天视苗情晒田控苗,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浅水层,若遇到高温或低温天气,可以灌深水,后期干干湿湿,直至黄熟。5.病虫害防治要“以防为主、防治结合”。注意防治稻瘟病、白叶枯病、纹枯病、稻曲病和螟虫、稻飞虱等病虫害。
审定意见: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适宜云南、贵州(武陵山区除外)的中低海拔籼稻区、重庆(武陵山区除外)800米以下籼稻区、四川平坝丘陵稻区、陕西南部稻区作中稻种植。
审定编号:国审稻20196195
特征特性: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。在华南作双季晚稻种植,全生育期118.1天,比对照博优998长1.9天。株高107.5厘米,穗长22.6厘米,每亩有效穗数16.3万穗,每穗总粒数159.3粒,结实率78.6%,千粒重23.8克。抗性: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.2、4.6,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,白叶枯病5级,褐飞虱9级;中感稻瘟病,中感白叶枯病,高感褐飞虱。米质主要指标:整精米率55%,垩白粒率7%,垩白度1.0%,直链淀粉含量14.3%,胶稠度71毫米,长宽比3.3,达到农业行业《食用稻品种品质》标准二级。
在武陵山区作一季中稻种植,全生育期144.3天,比对照瑞优399短4.9天。株高113.1厘米,穗长23.6厘米,每亩有效穗数18.0万穗,每穗总粒数182.2粒,结实率84.5%,千粒重24.2克。抗性: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2.0、2.2,穗瘟损失率最高级1级,纹枯病5级,稻曲病7级,耐冷性7级;抗稻瘟病,中感纹枯病,感稻曲病,耐冷性为敏感型。米质主要指标:整精米率54.2%,垩白粒率30%,垩白度8.7%,直链淀粉含量14.9%,胶稠度63毫米,长宽比3.3。
产量表现:2017年参加华南感光晚籼组区域试验,平均亩产460.58千克,比对照博优998增产3.08%;2018年续试,平均亩产460.13千克,比对照博优998增产4.02%;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60.36千克,比对照博优998增产3.55%;2018年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460.24千克,比对照博优998增产6.43%。
2016年参加武陵山区中籼组区域试验,平均亩产608.77千克,比对照瑞优399增产1.40%;2017年续试,平均亩产614.60千克,比对照瑞优399增产2.25%;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1.69千克,比对照瑞优399增产1.83%;2018年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594.14千克,比对照瑞优399增产4.29%。
栽培技术要点:华南稻区作双季晚稻种植。1.7月上中旬播种,秧田亩播种量8~10千克,培育壮秧。2.移栽秧龄控制在25天以内,栽插株行距13.3厘米×26.6厘米,双本栽插,亩基本苗6万左右。3.重视有机肥的施用和氮磷钾配合。一般亩施45%水稻专用复合肥25千克做底肥,移栽后5~7天亩追施尿素7~10千克,分蘖盛期亩追施氯化钾7.5千克;孕穗后依苗情适当补施穗粒肥或不施,后期切忌偏施氮肥。4.浅水插秧活棵,薄水发根促蘖,亩够及时排水晒田,孕穗至齐穗期田间有水层,齐穗后间歇灌溉,湿润管理,切忌脱水过早。5.坚持强氯精浸种;秧田期注意施药防治稻飞虱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;大田搞好稻瘟病、螟虫、稻飞虱、白叶枯病、南方黑条矮缩病、纹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。
武陵山区作一季中稻种植。1.培育多蘖壮秧。每亩大田用种量0.75~1.0千克,每亩秧田播种量6~8千克,稀播培育壮秧。2.适龄移栽。水育秧,秧苗叶龄5.5叶左右移栽,秧龄期30~35天;亩栽1.2~1.5万穴,每蔸插2~3粒谷秧。3.需肥水平中上,一般亩施纯氮12千克、五氧化二磷6千克、氧化钾6.5千克。4.移栽后够苗及时落水晒田,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面有浅水,灌浆期干干湿湿壮籽。5.及时施药防治稻瘟病、稻曲病、纹枯病、螟虫、褐飞虱等病虫害。
审定意见: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适宜在广东省(粤北稻作区除外)、广西桂南、海南省、福建省南部的稻瘟病、白叶枯病轻发区作双季晚稻种植。适宜在贵州、湖南、湖北、重庆四省(市)所辖的武陵山区海拔800米以下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。
审定编号:粤审稻20180024
特征特性:感温型两系杂交稻组合。早造平均全生育期131天,比对照种深两优58香油占长3~5天。株型中集,分蘖力中强,抗倒力强,耐寒性中(孕穗期和开花期均为中)。科高113.9~115.8厘米,亩有效穗16.6~17.4万,穗长22.8~23.0厘米,每穗总粒数158~160粒,结实率85.0%~85.8%,千粒重22.8~23.4克。米质鉴定未达优质等级,整精米率46.8%,长宽比3.2,垩白粒率6%~7%,垩白度0.7%,直链淀粉12.8%~12.9%,胶稠度81~83毫米,食味品质分78~80。抗稻瘟病,全群抗性频率81.25%~95.8%,对中B群、中C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75.0%~94.1%和100%,病圃鉴定叶瘟1.8~2.8级、穗瘟1.0~2.0级;中感白叶枯病(IV型菌5级、V型菌7~9级)。
产量表现:2016、2017年早造参加省区试,平均亩产分别为493.62公斤和506.75公斤,比对照种深两优58香油占分别增产8.08%和9.21%,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。2017年早造参加省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509.92公斤,比对照种深两优58香油占增产8.57%。日产量3.77~3.87公斤。
栽培技术要点:适当密植,早施重施分蘖肥,增加有效分蘖数。
省品审会审定意见:梦两优黄莉占为感温型两系杂交稻组合。早造全生育期比对照种深两优58香油占长3~5天。丰产性突出,米质未达优质等级,抗稻瘟病,中感白叶枯病,耐寒性中。适宜我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、晚造种植。
2018年参加粤北单季稻品种表证试验表现:平均亩产553.75公斤,比对照种Q优6号增产3.18%。全生育期114天,比Q优6短5天。
省品审会意见:在原审定意见的基础上增加“适宜我省粤北稻作区作单季稻种植”。
审定编号:桂审稻 2020201 号
特征特性: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。在桂中、桂北和高寒山区作中稻种植,2017 生试,全生育期 135.3 天,比对照深两优 5814 长 0.2 天。抗性: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 4.5、4.5,穗瘟损失率最高级 3 级;白叶枯病两年分别为 5 级~7 级、5 级;中感稻瘟病、中感~感白叶枯病。
产量表现:根据广西 金科 联合生产试验资料,2017 年参加广西桂中、桂北及高寒山区中稻联合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 568.1 千克,比对照深两优 5814 增产 4.15%;2018年续试,平均亩产 569.5 千克,比对照深两优 5814 增产 3.78%。
栽培技术要点:1.适时播种,稀播匀播,培育分蘖壮秧。桂中、桂北早稻或中稻 3 月~5 月底前均可播种;高寒山区中稻 4 月中、下旬播种;桂南早稻 3 月上旬、晚稻 7 月上旬播种;秧田亩播种量 8~10 千克,大田亩用种量 1.0 千克。2.移栽秧龄控制在 30 天左右,栽插株行距 20 厘米 ×26.6 厘米,每穴栽插 2 粒谷苗。3.施肥水平中上,采取重施底肥,及时追施分蘖肥,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。注意氮、磷、钾肥合理搭配, 忌中后期偏施氮肥。一般亩施 45%水稻专用复合肥 25~30 千克作底肥,插秧后 5~7 天结合施除草剂亩追施尿素 7~10 千克,幼穗分化 3~4 期氯化钾 7.5 千克。前期浅水促分蘖,够苗及时落水晒田,后期以湿为主,忌脱水过早。4. 浸种时坚持强氯精消毒;秧田期注意施药防治稻飞虱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;大田搞好稻瘟病、稻曲病、螟虫、
稻飞虱、白叶枯病、南方黑条矮缩病、纹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。
审定意见:该品种符合广西稻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可在桂中、桂北稻作区
作早稻或中稻,高寒山区作中稻,桂南稻作区作早、晚稻种植。桂南稻作区作晚稻种植应在 7 月 15 日前播种。注意稻瘟病、白叶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。
引种公告号:(桂)引种〔2019〕第 1 号
同意引种适宜区域:桂南稻作区作早、晚稻种植。
风险提示: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等病虫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