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1243号公告,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,隆平种业独家生产经营的晚稻品种丰源优227通过国家审定,审定编号为:国审稻2009030;该品种熟期适中,稳产性好,米质达国标二级优质。
隆平种业自主选育两系杂交晚稻准两优608通过国家审定,审定编号:国审稻2009032。该品种熟期适中,丰产稳产性好、两年国家区试产量平均比对照汕优46增产8.80%。已达到农业部广适型超级稻标准。(研发中心 钟其全)
审定编号:国审稻2009030
品种名称:丰源优227
选育单位: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
品种来源:丰源A×湘恢227
省级审定情况:2005年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
特征特性: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。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,全生育期平均119.2天,比对照汕优46短0.2天。株型适中,长势繁茂,熟期转色好,稃尖紫色,每亩有效穗数19.4万穗,株高104.3厘米,穗长22.3厘米,每穗总粒数125.6粒,结实率78.7%,千粒重26.9克。抗性:稻瘟病综合指数4.4级,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;白叶枯病7级;褐飞虱9级。米质主要指标:整精米率71.0%,长宽比2.8,垩白粒率8%,垩白度1.1%,胶稠度64毫米,直链淀粉含量21.1%,达到国标优质2级。
产量表现:2006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迟熟晚籼组品种区域试验,平均亩产482.31千克,比对照汕优46增产2.34%(极显著);2007年续试,平均亩产484.07千克,比对照汕优46增产1.24%(不显著);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83.19千克,比对照汕优46增产1.79%,增产点比例67.9%;2008年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508.07千克,比对照汕优46增产4.61%。
栽培技术要点:1.育秧:根据长江中下游各地晚稻生产季节要求适时播种,秧田每亩播种量6-8千克,大田每亩用种量1.2-1.5千克。2.移栽:秧龄30天内移栽,栽插规格为16.7厘米×20厘米或16.7厘米×23.3厘米,每穴栽插4-5苗。3.肥水管理:施肥以基肥为主,追肥为辅,早施分蘖肥,后期看苗施肥,有机肥与化学肥料搭配施用。深水活棵,及时晒田控苗,浅水孕穗抽穗,后期采用干干湿湿灌溉,不过早脱水。4.病虫防治: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、白叶枯病、褐飞虱等病虫害。
审定意见: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熟期适中,产量中等,中感稻瘟病,感白叶枯病,高感褐飞虱,米质优。适宜在广西中北部、广东北部、福建中北部、江西中南部、湖南中南部、浙江南部的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。
审定编号:国审稻2009032
品种名称:准两优608
选育单位:qy球友会、江西科源种业有限公司
品种来源:准S×R608
特征特性: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。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,全生育期平均119.0天,比对照汕优46长1.1天。株型紧凑,叶色浓绿,剑叶直挺内卷,易早衰,稃尖无色,每亩有效穗数16.3万穗,株高108.9厘米,穗长24.1厘米,每穗总粒数137.1粒,结实率82.0%,千粒重31.0克。抗性:稻瘟病综合指数5.2级,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;白叶枯病9级;褐飞虱9级。米质主要指标:整精米率51.6%,长宽比3.2,垩白粒率11%,垩白度1.1%,胶稠度55毫米,直链淀粉含量20.9%。
产量表现:2007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迟熟晚籼组品种区域试验,平均亩产513.98千克,比对照汕优46增产7.50%(极显著);2008年续试,平均亩产526.69千克,比对照汕优46增产10.09%(极显著);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0.34千克,比对照汕优46增产8.80%,增产点比例96.2%;2008年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535.61千克,比对照汕优46增产8.98%。
栽培技术要点:1.育秧:适时播种,秧田每亩播种量12-15千克,大田每亩用种量1.5千克,稀播、匀播,培育壮秧。2.移栽:秧龄30天以内移栽,栽插密度16.7厘米×23.3厘米,每穴栽插2粒谷苗,每亩栽插6-8万基本苗。3.肥水管理:重施底肥,早施追肥,巧施穗粒肥,每亩施纯氮12-15千克、磷6-8千克、钾12-15千克,幼穗分化期每亩用2.5千克尿素加5-7千克氯化钾混合施用,促穗大秆壮,抽穗期根据叶色或长势酌情补施氮肥和钾肥,确保不早衰。浅水促蘖,适时露晒田,有水孕穗,后期保持湿润灌溉,切忌过早断水。4.病虫防治: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、白叶枯病、稻飞虱等病虫害。5.抽穗期注意防冷害。
审定意见: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熟期适中,产量高,高感稻瘟病、白叶枯病和褐飞虱,米质较优。适宜在广西中北部、广东北部、福建中北部、江西中南部、湖南中南部、浙江南部的稻瘟病、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。